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是市民最朴素的向往。近日,南都“圳街评测”栏目第6期,聚焦宝安区新安街道、松岗街道,光明区马田街道旭胜配资及龙华区龙华街道,这些区域既是产业发展的活力地带旭胜配资,又承载着高密度的人口居住功能。在产业活力与居住需求交织的现状下,这些区域市容环境情况如何,能否满足市民对市容环境的期待?
宝安区新安街道
绿化带附近线缆散落在外 步道破损露出泥土和碎石
宝安中心区,毗邻国家4A级景区欢乐港湾,漫步新圳河生态绿廊,满目葱茏。河道干净清澈,散步的市民与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在宜人的环境中享受着闲暇时光。人行道上,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和市容巡查员在旁引导,将零星的违停车辆归位。然而,深入到与市民生活更紧密的城市肌理时,一些关乎民生与安全的“短板”仍有待加强补齐。
经常出入新安地铁站A出口的市民发现,那些曾因油烟扰民、污染地面被多次驱离的流动摊贩,如今悄悄将阵地转移到地铁口50米外的树荫下。其中一辆卖鸡蛋仔的三轮车旁,还悬挂着一个蓝色液化气瓶,格外刺眼。“以前堵在地铁口,地上腻得不行,”一位市民皱着眉说,“现在他们挪窝了,可你看这个煤气罐,天这么热,万一……真是让人捏把汗。”
而在他们原先的“老阵地”上,环卫工人正手持高压水枪,费力地冲刷着已凝固发黑的油垢。
七月的午后,阳光火辣,新安西路上传来阵阵蝉鸣。循声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与繁茂枝叶缠绕交织的黑色缆线,如“蜘蛛网”悬于半空。一个深绿色的大型机柜和一个白色的通讯箱紧靠着大树,黑色线缆从箱体中伸出,杂乱地堆在地面,其中一个米色的小型设备盒被随意弃置其中。旁边一个简陋的水泥基座上放置着其他设备,四周散落着零乱的线缆。沿着新安西路往欢乐港湾方向前行,六条平行石板之间,只剩下黄褐色泥土和碎石,上面散落着枯叶和杂物。
宝安区松岗街道
非机动车占道乱停 液化气罐挨着插座随意摆放
如果说宝安中心区考验的是城市“客厅”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那么当评测组脚步一路向西北,深入到承载着大量产业与常住人口的松岗街道时,便会发现,城市治理面临的形式显得更为复杂。
杉杉奥特莱斯地处深圳连接东莞的西北门户要冲,吸引着大湾区消费者纷至沓来,奔涌的商业活力对周边的公共空间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艺展二路及周边路段,一排排电动车紧贴商场外沿随意停放,行人只能侧身通过。而对盲道的漠视,已成为一种常态,电动车“骑”在盲道之上、一辆移动摊贩车横在盲道之上,悠然做起了生意、商家的商业外摆设施则直接“占领”,把盲道变成了一条“断头路”……本应为视障人士提供安全指引的盲道,已沦为停车场和商业区。
在停车秩序上,一些“任性”行为正挑战着城市规则。在勋业路,一条机动车道被多方“蚕食”。大量非机动车占据了机动车道的停车位,而机动车无处可停,只能在更外侧的位置停放,宽阔的道路骤然缩窄。一位水果摊主将一箱箱荔枝摆在马路上,把繁忙车道当成了自家“店面”,过往车辆只能从他身边绕过。
把路面当“露天卖场”的还有紧邻喜港城的一处繁忙路口,两位摊贩干脆将塑料矮凳、泡沫箱和电子秤摆在马路中央,俨然当成了自家“柜台”。
不远处的另一家便利店门口,同样的场景正在上演。一位摊主撑起巨大的遮阳伞,将电动车和成堆的货箱直接摆在了路口的人行区域。一位绕行过去的路人向记者抱怨,“行人要躲车,车也要急刹躲人,这种摆法太危险了。”
而在喜港城对面的一个逼仄巷弄里,两个液化气罐被随意放在转角地面上,紧挨着一家餐饮店的外墙;就在距离这些罐体不足半米的地方,餐饮店外墙上的插座和裸露的电线清晰可见。这个巷子地处居民楼与商业餐饮场所的混杂地带,已沦为周边商户堆放杂物的“灰色空间”——盖着橙色防水布的货品、废弃的设备与这些液化气罐混在一起,共同将这个巷子变成了他们的“私家后院”。
南都记者向餐饮店阿姨询问液化气瓶是谁家的时,商户阿姨不以为意,随口回应:“就放一会儿,等下就换掉了。”在记者指出这是安全隐患后,她将两个气罐搬到了巷子另一头,远离了插座,并且一直盯着记者,“她是怕你拍照,哪是真的意识到危险了”。住在周边的一个市民对该现象一直忧心忡忡,“一旦发生燃气泄漏,极可能引发爆燃事故,殃及整片人员密集的住宅与商铺,后果不堪设想。”
光明区马田街道
文体中心门口散落垃圾 流动摊贩叫卖声扰民
光明区马田街道公明广场地铁站周边人流旺、商业旺。7月4日,记者在附近走访时,不时可见零散垃圾。
光明大仟里购物中心通往地铁站的路上,可见被随意丢弃的饮料杯、包装袋、包装盒等。松白路边的马田文体中心大门口,烟头、纸屑等肉眼可见。
在电动自行车停车秩序方面,中粮云景广场靠松白路一侧,电动自行车密密麻麻停放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剩下中间一条很窄的通道,这条通道的最窄处仅可供一辆电动自行车通行。记者走访时看到,十几辆朝相反方向行进的电动自行车在最窄处相遇,两边皆是进退两难,折腾了一会才勉强腾挪出通行的位置。
“乱停放的堵住一两个点位,整个通道也就堵塞了。”有过往的行人表示。有时候就是几辆车停放的位置“太突出”,导致大家通行都受影响。要维持好停车秩序,还要看街道社区或者商场有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巡查、管理,有人管理时秩序会好一些。
在光明大仟里购物中心靠金安东一路一侧,电动自行车户外充电设施设置在路边,在便利充电的同时,也导致充电的电动自行车与停放的电动自行车一同占道。中间余下的狭窄通道要同时供行人和电动自行车通过,现场通行困难。
7月4日,夜幕降临,马田街道的多条道路可见流动摊贩的身影。将富路靠近茅洲河畔的路段,卖西瓜、荔枝、黄皮的不同摊位,叫卖声此起彼伏,扩音喇叭持续播放着录制好的急促而响亮的叫卖声。“摊贩摆摊是为了生活,但这种喇叭声响个不停的是不是也要管管?”一位散步的居民表示。
公明南环大道靠近锦鸿花园的路段,十多个流动摊位沿公明南环大道边营业。此处位于路口,与机动车道没有硬隔离,现场人来人往。一位附近的居民表示,因工地施工封住了路口的一侧,摊贩晚上就顺势在这里摆摊,但这个位置车流量大,感觉不是很安全。
龙华区龙华街道
招租广告如城市“牛皮癣” 共享单车堆叠摆放
作为龙华区重要的产业片区,清湖社区属于龙华街道,集聚了20多家产业园区数千家企业。庞大的产业人口与居民数量,使得地铁清湖站跻身深圳地铁高流量站点之列。7月5日上午11时,记者踏入清湖地铁站A1和A2出口时发现:尽管大部分电动自行车按规定排放,但仍有部分电动自行车没有按秩序排放,占用盲道。
走出地铁口没多久,就看到一些招租的小广告贴在垃圾桶和墙上,垃圾桶显得花花绿绿,并不雅观,给市容维护工作带来挑战。路过的市民说,这样的小广告总是能见到,因为清湖靠近地铁站,所以这样的小产权房广告比较多见。转到清龙路和三联路上,路面有落叶和杂草,还有一些纸张、塑料袋等垃圾。
下午1时许,记者偶遇一位正在清扫街道的清洁工大叔。他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一边介绍道:“现在卫生要求高,一天得清扫好几次。”
7月6日16时,记者从龙华地铁站A口走出,这里人流来往拥挤。在道路尽头右转,记者转入了龙华人民路。龙华人民路临近壹方天地商业区,街道两边商铺众多,是龙华区的重要主干道路之一。
一路走去,记者发现,刚开始由于临近地铁口、菜市场等人流密集之处,加之周末节点,道路电动车众多,存在共享单车堆叠摆放、电动自行车不规范停放的不和谐场面。有的市民见停车不方便,直接把共享单车路边随便一停,影响市容市貌。
随后记者沿着景龙建设路一路向东,发现有店铺将垃圾打包堆放至门前的道路上,没有及时清理,十分影响市容环境。这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市容巡查时关注整改。接着,记者转入了居民区附近的建达路,发现车辆乱停放问题比较突出,有个别汽车还停到斑马线上。
【街道回应】旭胜配资
南都记者将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反馈至相关街道。截至发稿前,宝安区新安街道、松岗街道,光明区马田街道及龙华区龙华街道给出了相关回复。
新安街道
本周内将完成所有隐患线缆规整处理
新安街道在回复中指出,针对南都所反映的问题,新安街道办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并全力推动整改,同时举一反三,着力构建长效治理机制。
对于市民关注的地铁口违规占道经营及安全隐患,回复中介绍,宝安中心区所有地铁口均严禁任何形式的摆摊设点,坚决执行“发现一单、查处一单”的刚性原则。同时,新安街道已在翻身路设置疏导点,通过柔性执法引导有需求的摊贩前往规范区域经营。
针对熙龙湾小区附近的空中线缆混乱问题,街道经发办迅速行动,核实其产权方为中国移动公司。经紧急约谈,相关负责人已承诺,于本周内完成所有隐患线缆的规整与处理。街道已同步通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要求其立即对辖区内所有通信线路开展地毯式摸排和全面整治。
关于新安西路绿化步道的破损与维护问题,新安街道城管科秉持属地负责原则,主动协调管养单位完成整改工作,恢复了步道原有景观。
龙华街道办
清理乱张贴行为 设建达路为违停严管路段
龙华街道在回复中指出:针对南都对龙华街道市容环境的调查,龙华街道方面表示高度重视,并已迅速组织力量对所涉问题逐一核查整改。
对于清湖地铁站口的小广告乱张贴与景龙建设路商铺的垃圾占道问题,街道已完成现场清理整治,恢复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整洁。为确保长效,街道不仅建立了“随现随清”的动态巡查机制,还对沿街商户深入开展了“门前五包”及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旨在从源头压实各方主体责任。
在交通秩序方面,针对建达路的机动车乱停放现象,街道已协调交警中队将该路段设为违停严管路。通过采取“早晚高峰强执法、平峰时段强巡查”的模式,交通秩序得到显著改善。
松岗街道
增设近千个停车框 沙江路附近新建疏导点
松岗街道在回复中指出,针对“圳街评测”栏目暴露出的问题立查立改。为解决杉杉奥特莱斯等商圈周边非机动车停放难题,街道通过划线规划增设了近千个停车框。此外,已组建专门队伍对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巡查,引导市民规范停放。
对于勋业路存在的车辆占道与路口危险摆摊乱象,街道已加大整治力度,对乱停放的非机动车及时拖移,对违停机动车则予以劝离和处罚。并计划在沙江路附近建设新疏导点,同步开展摊贩信息登记与引导工作。
针对喜港城对面巷弄发现的燃气安全隐患,街道已即知即改,严格要求并督促商户完成插座迁改或实现物理隔离,从源头消除爆燃风险。为防患于未然,街道要求瓶装气企业严格对照标准开展全面安全排查。
马田街道
强化地铁站周边保洁 将增约400个电鸡停车位
马田街道在回复中指出,公明广场地铁站周边是马田辖区人流量最大的区域之一且涉及不同管养主体,保洁难度较大。街道已对该片区管养范围作了重点倾斜,包括增加保洁清扫频次、加强环卫设施维护、督促商户责任落实、开展专项联合行动、加大协同管理力度等。
对于电动自行车停放问题,回复中指,一方面组建整治队伍,强化巡查引导与车位恢复,包括推动中粮云景广场恢复原有300个停车位,该区域停车秩序已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停车区域扩容与车道增设。中粮云景广场附近新增约4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同步计划在金安东路路段增设非机动车道。
对于有关路段的流动摊贩管理,街道主要采取“普法教育+文明劝导”方式,已对噪音扰民摊主进行教育和劝导。
【圳在评】
从制度设计探寻城市精细管理之道
自南方都市报“圳街评测”栏目推出以来,围绕市容环境主题已测评6期。记者作为民生观察员,深入到深圳各个街道,在评测中捕捉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小确幸,也揭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第6期的评测中,最令人揪心的莫过于那些被随意堆放在人流密集区的液化气罐。危险品的无序堆放乱象,绝非简单市容问题,而是对城市公共安全的严重挑战。餐饮店老板一句“就放一会儿”的轻描淡写,暴露出风险意识淡薄,将个体便利凌驾于公共安全之上。
治理,是一场在“力度”与“温度”间寻求平衡的艺术。摊贩生计需求与居民对宜居环境的诉求冲突是典型困境。单一刚性执法虽见效快,却可能窒息经济活力、消解社会包容;而过度放任则会牺牲公共利益,造成秩序失范。破解之道,在于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体系:通过疏导点规划、时段精细化管理、社区协商共治等制度设计,将非正规经济纳入规范化轨道,在保障民生温度与维护公共秩序间建立起可持续的共生机制。
《圳街评测》所揭示的问题,是挑战,更是城市进步的契机。通过制度完善、智慧监管和公民素养培育,让这座城市生长出更具韧性的文明肌理。当秩序与活力在这座城市共生,当规则刚性与空间温情融合,这才是超大城市该有的文明刻度。
南都融媒出品
编辑:李思萌
设计:周全
采写/摄影:“圳街评测”报道组旭胜配资
海通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