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AI钢琴,第一次与机器狗握手,第一次探索智能图书馆的便捷……这个夏天,一群少年跨越山海来到申城,在上海的校园获得了很多的人生初体验。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东西部协作号召,“志在万里”青少年公益职业体验营在上海开营。营员们来自云南、重庆、山西等中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地区和革命老区七校,包括86名准初三学生和14名青年骨干教师。
2025“志在万里”青少年公益职业体验营在沪举行
在黄浦区教育局的支持下,黄浦区教育系统“师说”理论宣讲团组织师生走进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上海市第八中学、中华职业学校,体验一天黄浦学生的生活。
为了让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三中学和长治市武乡县监漳镇中学的同学们有更好的体验,卢湾高级中学准备了多门重量级特色课程。“我们会第一时间把前沿科技带回学校让学生们体验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派专业的老师指导,做一些前沿的科技课题鼎信天下,大家可以一起参加比赛,有所收获。”卢湾高中校长何莉说。
营员在上海卢湾高中体验特色课程
上海卢湾高中和重庆万州上海中学互赠礼物,两校已经缔结16年友谊
“你们学校明明在重庆,为什么叫上海中学?”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的校名引起了上海同龄人的好奇。原来,万州上海中学的前身是1945年创办的“四川省万县市第五中学”。1998年,学校搬迁后更名为“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新校区的建设伊始,便得到了上海市的对口支援,建成的首栋教学楼由上海援建,并被命名为“上海楼”。除了提升硬件设施条件,上海教师团队也开展了常态化的教师跟岗培训,帮助学校实现了从“薄弱学校”到“市级重点名校”的跨越式提升。
重庆万州上海中学“上海楼”
在拥有164年历史的上海市第八中学,“师说”宣讲团戚黎豪老师带领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和山西省高平市石末初级中学的同学们在校史馆中探寻往昔。随后,大家在化学实验室亲手尝试“蓝晒实验”,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击剑的格斗魅力,还通过虚拟直升机、游轮驾驶以及VR互动驰骋于科技创新的前沿,沉浸式体验市八中学八门特色课程。
“原来课本之外的东西这么有趣,我在家乡从来没有上过这样有意思的课”,在有着107年历史的中华职业学校,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王瑞在体验了“数字虚拟人VR动画和动作捕捉”课程,兴奋不已。中华职校副校长施晓燕是中组部首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成员,曾在澜沧支教18个月。她一眼就认出“这个孩子是佤族的,那个孩子是拉祜族的”。
在中华职校第一次品尝自己做的咖啡
在沪滇29年,沪渝33年的支援协作中,交流合作、优质资源共享是沪滇、沪渝教育协作的重要方式。澜沧一中2022年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校,是首批由黄浦区教师团队对口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学校。“你看,这是我们新建成的‘申澜创智楼’,其实因为有上海对口的帮扶,我们的条件真的比你们想象中好太多了。”澜沧一中教师于宗杰自豪地展示着照片。该项目是2024由上海市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的“组团式”教育帮扶综合提升项目,集信息化录播教学、理化史地数字化教学、数“智”赋能图书馆、心理咨询培训于一体,打造的立体化学习成长空间。黄浦区选派敬业中学副校长吕宁带队驻校帮扶,引入上海“导学案+二次备课”模式。吕校长带领团队,结合澜沧文化特色进行本土化重构,成立“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并与上海敬业中学、市南中学深度结对,创新实施“1+1+X”导师制,重点培养了40名骨干教师,学校高考本科率三年提升217%,成功实现了从“靶向课堂”到“文化内生”的蜕变。
营员在市八中学体验击剑特色课程
【相关链接】
2025“志在万里”青少年公益职业体验营“做一天黄浦学生”活动,由上海直品公益基金会发起,联合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共同主办,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基金会、上海市黄浦区教育系统“师说”理论宣讲团等单位协办,并获得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上海市援万州干部联络小组等指导和支持鼎信天下,30余家公益伙伴、77名高校和中学生志愿者加入了这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
海通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