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下面是我将文章内容进行了修改和细节增加后的版本,保持了原文的语义好牛配资,但使表述更生动、更易读:
---
背景:
1873年至1876年,英国殖民当局派遣了著名的探险家奈因·辛格·拉瓦特和拉拉,秘密潜入藏区,目的是要弄清楚中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下游与印度境内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是否为一条河流。然而,尽管两位探险家踏足了藏区,他们的调查只能覆盖雅鲁藏布江的中游车塘段(如今的西藏山南市附近)。在众多难以跨越的障碍面前,他们未能进一步向东延伸至雅鲁藏布江的下游区域。
1878年到1879年,印度测绘局再次急派探险家尼姆·辛格,计划继续从车塘段向雅鲁藏布江下游进行调查。这次的探险虽然比之前有所进展,但仍未能满足英国殖民政府的期待,无法得出最终的结论。
展开剩余87%---
01
1874年10月,英国人亨利·哈曼中尉接到指令,负责测量印度阿萨姆河谷的地形。从那时起,他便确立了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无论如何要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两条河流是否属于同一条。很快,哈曼被调派加入一支军事远征队,前往藏南的达夫拉林区进行勘探。这个地区大多被密林覆盖,距离雅鲁藏布江下游西侧大约有200公里。
1875年,哈曼决定对阿萨姆邦与藏南的交界地带阿博尔部落展开调查好牛配资,正因为该地区靠近雅鲁藏布江下游西岸。然而,阿博尔部落的当地人强烈反对他进入,直到1876年,哈曼才得以在军事护卫的保护下,有限度地勘察了阿博尔部落边缘的一片区域。通过这次行动,他完成了对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的相对全面的调查,探查的范围甚至延伸至上游萨蒂亚地区,那里几条河流汇合成布拉马普特拉河。按西至东的顺序,分别是雅鲁藏布江下游(印度称香河或迪杭河)、丹巴曲(印度称迪邦河)和察隅河(印度称洛希特河)。
1877年1月,哈曼带着之前已探访过藏区的拉拉一同来到阿萨姆邦,并派拉拉前往萨蒂亚地区继续进行调查,但这项任务也止步于此,未能再向上游推进。至于为何这项工作停滞,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为了总结此前的工作,哈曼被印度测绘总长沃克指派到夏季首都西姆拉附近的穆索里山城休养。休养期间,哈曼开始规划更为详尽的布拉马普特拉河考察方案,并将计划呈报给印度中央及阿萨姆邦的官员。随后,他亲自前往西姆拉,向印度外交事务部门阐述了他的考察计划。
---
02
1877年晚些时候,哈曼返回阿萨姆邦,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准备启动“双管齐下”的勘测策略,彻底弄清雅鲁藏布江是否流入布拉马普特拉河。他的方案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派遣当地探险者秘密潜入藏区,沿雅鲁藏布江顺流而下进行调查;另一方面,自己从印度境内沿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进行勘探。
当时,大多数人普遍认为雅鲁藏布江下游便是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源头可能是西巴霞曲(印度称苏班西里河)。由于藏南地区被多个部落所分割,原始民族的居住区如阿博尔非常难以深入,哈曼只能依靠智谋而非武力推动他的计划。他意识到,如果雅鲁藏布江下游与藏区的雅鲁藏布江相连,这条河流必定是流量最大的,必然成为支流中的主流。
1878年初,哈曼负责测量布拉马普特拉河各个支流的水流量。经过测量,他得出结果: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流量每秒达到1570立方米,察隅河950立方米,丹巴曲770立方米,西巴霞曲则只有500立方米。显然,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流量最大,这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证明雅鲁藏布江下游极有可能连接藏区的雅鲁藏布江与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
---
03
然而,印度测绘总长沃克对于哈曼的结论持谨慎态度。他认为,仅凭这些水量数据还不足以断定雅鲁藏布江下游是否与布拉马普特拉河相连,或者它是否最终流入缅甸的伊洛瓦底江。缺乏直接观测与更多的探险数据,这一问题难以得到终结。沃克强调,必须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探索,才能真正解开“两条河是否为同一条”的历史谜团,他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没有充分调查的情况下,不能草率得出结论。
因此,哈曼决定实施“双管齐下”计划中的第一步——展开更为深入的“延伸探索”。1878年4月,他从锡金的大吉岭出发,开始了这一新的探险阶段。
回到大吉岭后,哈曼聘请了一位来自彭敏奇寺(Pemionchi)的年轻僧人作为藏语教师,这位僧人名叫尼姆·辛格,年约三十,曾在当地公共工程部担任监督工作,并且精通英语。尼姆·辛格后来成为了哈曼的得力助手。哈曼开始教授他一些测量基础知识,发现他学得很快。于是,哈曼询问他是否愿意参与这项重要的探险任务。尼姆·辛格满怀期待地答应了。
然而,1878年夏天异常阴雨,连续27天无晴,天气的变化严重影响了测绘所需的天文观测。哈曼不愿推迟计划,便决定在8月6日让尼姆·辛格出发。由于没有足够的培训和准备,尼姆·辛格的探险之旅不可避免地面临了一些困难和隐患。
---
04
哈曼为尼姆·辛格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助手——裁缝金图普。金图普的人生经历颇为复杂,后来成为了本系列下一期的主角。哈曼给此次行动定了代号“GM”,并下达了两项任务:主要任务是从车塘(即今日的山南附近)沿雅鲁藏布江下游进行勘测,次要任务是绕羊卓雍湖一圈,并调查拉萨曲水县跨越雅鲁藏布江的铁索桥。此前,无论是奈因·辛格·拉瓦特还是拉拉,都仅仅停留在车塘段,未能深入下游。羊卓雍湖和铁索桥是拉拉曾经到过但未深入的地点。
尼姆·辛格和金图普启程,经过锡金与藏区的交界,成功通过了中国亚东县的帕里镇。接着,他们绕行羊卓雍湖的西岸,尽管未能完成环湖勘察,但他们对通往拉萨的铁索桥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尼姆·辛格将铁索桥描述为由四条长约三百步的粗铁链组成,每条铁链直径大约2.5厘米,两侧悬挂着步道绳索,桥的两端由牢固的木制护柱支撑,护柱嵌入砖石码头中。桥面一次只能容许一个人通过,雨季时河水上涨会形成洪水,导致无法通行,只能借船渡河。尼姆·辛格称这座桥是他见过的最奇妙的结构。
离开拉萨后,他们前往车塘,直至1878年10月才开始沿雅鲁藏布江下游展开正式的探险任务。
---
05
从车塘继续向东大约48公里,雅鲁藏布江的河道出现了分叉,路线偏北好牛配资,
发布于:天津市海通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