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国民党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改革的核心是将绝大多数步兵军从传统的三师九团制或二师六团制,改为整编后的三旅六团制或二旅四团制。这个变动的核心影响在于编制名称的变化。原本的步兵师设有三个团,而整编后的步兵旅则缩减为两个团,这在组织结构上带来了明显的差异。对于当时的国民党军来说鼎信天下,这种变动表面上似乎是减少了大量编制上的空缺,裁减了三分之一的团数,但实际上却是对现有部队进行了精简,目的是压缩空额并增强已有部队的作战能力。换句话说,虽然表面上减少了单位数目,实际上的作战力量并未大幅削弱。
例如,李天霞所指挥的第100军在整编后被重组为整编第83师,该师下辖整编第19旅和第63旅,而其步兵团数量也仅剩四个,这使得该部在战斗中出现了巨大的弱点。在苏中战役的第一战——泰兴、宣家堡之战中,整编第83师在遭遇敌军进攻时,第19旅的一个团被全歼,另一个团的主力也被歼灭,这对李天霞的部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导致其步兵战力在短期内难以恢复。
与李天霞部的窘迫情况不同,整编第74师的情况则要好得多。该师兵力充足,拥有6个步兵团,总兵力超过3万人,即使经过涟水等战役的消耗,其依然能够保持超过2万人的战斗力,相较于整编第83师,其力量明显更为强大。就在李天霞部尚未恢复元气之际,整编第44旅意外划归第83师建制,令李天霞部的实力瞬间得到增强。这个“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实际上为第83师的战力提升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展开剩余60%值得一提的是,整编第44旅的来源并不普通。原本第44旅属于陕军系统的第44师,在1947年初的鲁南战役中被消灭。战后,这一番号被空出,并由另一支部队接管。而这支新接管部队,正是原定驻日占领的第67师。第67师由荣誉第2师和驻印军独立步兵第1团合编而成,兵员总数可达14500人。由于这两支部队的装备和兵员质量都极为优越,且装备了全套美械武器,甚至有与美军、机械化部队合作作战的经验,因此其战斗力相较于普通部队要强大得多。为适应驻日占领军的需求,这支部队的军官和士兵都是从精英中选拔的,兵员质量显著高于其他部队。
然而,蒋中正并没有将这支精锐部队用于驻日,而是决定将其投入到内战中。这个决定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原本就存在一个名为第67师的部队。这个“老”第67师早在1933年便存在,是陈诚的“土木系”部队,并在1945年加入第30军,经过几次调整和改编,最终变成了整编第67旅。若驻日占领军的第67师真如计划般派往日本,两个编号相同的部队可能不会产生太大冲突,但由于两支同名部队都在内战中作战,显然给军方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为避免混淆,国民党军决定将原本驻日的第67师改为整编第44旅的番号。这样一来,李天霞所指挥的第83师就意外地获得了一个三团制的美械整编旅,大大增强了该师的战力。整编第44旅的三个团都是装备精良的美械部队,不仅兵员素质高,而且作战经验丰富。这使得李天霞部的作战能力迅速提升,成为内战中的重要力量,甚至一度指挥整编第74师作战。
然而,李天霞的好运并没有持续太久。在接管整编第44旅后不久,李天霞便遭遇了不小的挫折。整编第44旅在青驼寺失去了一支美械团,随后的孟良崮战役中,李天霞也被牵连入狱,整编第83师与李天霞的命运紧密相连鼎信天下,最终该师也与李天霞的指挥脱离关系。
发布于:天津市海通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